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进出境:守护生态红线的国家行动
发布日期:2025-10-16 09:48:28 浏览次数:
一、濒危物种跨境保护的紧迫性
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。根据国际权威统计,超过2.7万种野生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,其中象牙、犀牛角、穿山甲鳞片等制品非法贸易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关键推手。我国作为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缔约国,将穿山甲、藏羚羊等450余种动物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,其制品出入境受到严格管控。热带雨林锐减与非法捕猎的双重夹击下,每消失一个物种都可能引发生态链的连锁崩塌——正如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恢复案例所示,跨境保护直接关乎全球生态安全。
二、进出境监管的法律体系
我国构建了"国际公约+国内法"的双重防护网:
绝对禁令:CITES附录Ⅰ物种(如虎、犀牛)及其制品严禁商业性进出口,个人携带象牙饰品入境即属违法;
许可制度:附录Ⅱ/Ⅲ物种(如部分兰花品种)需取得《允许进出口证明书》,海关实施100%开箱查验;
刑责追溯:依据《刑法》第151条,走私象牙制品达20万元以上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,2024年深圳海关查获的3.2吨穿山甲鳞片案主犯已获无期徒刑。值得注意的是,通过电商平台"海淘"濒危物种标本,同样构成走私行为。
三、新型走私手段与全民防线
近年查获案例显示,走私者常采用"蚂蚁搬家"(多次少量携带)、伪报品名(将玳瑁眼镜申报为塑料制品)、国际邮包夹藏等方式逃避监管。2025年广州白云机场首次查获利用3D打印技术仿制许可证书案件。守护国门生物安全需多方协同:
口岸实施CT机智能识图、DNA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;
公众应拒绝购买境外濒危物种工艺品,遇可疑交易可拨打12360海关热线;
社交媒体平台发现犀牛角粉等非法广告应即时下架并上报网信部门。
四、生态文明的全球责任
从非洲象盗猎到东南亚热带木材非法贸易,濒危物种走私已形成跨国犯罪网络。我国通过"眼镜蛇行动"等国际联合执法,近五年累计向原产国返还查没象牙制品12.4吨。每个公民的守法意识都是生态长城的重要砖石——当您拒绝携带一片玳瑁、不购买一克麝香,就是在守护子孙后代的生物基因库。正如滇金丝猴种群从不足800只恢复到3000余只的范例所示,严格跨境保护能够创造生命奇迹。
以上是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进出境:守护生态红线的国家行动的全部内容,只需通过预约方式联系我们的专业顾问,根据您进出口的商品类型,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国际货运方案并提供进出口报关代理报价单。我们的服务手续费低廉,让您既省钱又省心。您提交的信息将得到及时响应,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。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投稿,经专业编辑精心排版,旨在为您传递更多实用知识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妥善处理。若您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致电010-67659210。